您當前所在位置:首頁 > 文摘薈萃 > 智慧職場

文摘薈萃

致職場巨嬰:對不起,我們只招成年人
時間:2019-06-27 07:23:30 來源:本站
1
別人家的優(yōu)秀員工
認識個小區(qū)寶媽,90后,人美人緣好,帶娃做飯樣樣精,大小聚會她張羅,朋友有難她伸手。
更難得的是:
人還有一份做的非常不錯的工作,業(yè)績排名常掛前三,得過各種優(yōu)秀員工、榮譽表彰;每月收入少則1萬,多則2-3萬。
旁人看來,不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嗎?怎么能賺的那么多?
沒錯,她的工作門檻低,時間相對充足,很多寶媽們都會選擇此行,然而,能堅持下來并干的好的人鳳毛麟角。
旁人觀察:
她每天接送娃、干家務、上班、見客戶、開會,怎么能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?
確實,這個我們都疑惑過:
邊上班邊帶娃,生活工作能保持平衡,還都做的很優(yōu)秀。這不就是傳說中的“別人家的員工嗎”?
她能做的好,和她的一個特質息息相關:
成年人思維。
這點特質,在我認識的很多大牛身上都能看得見。
我見過很多職場巨嬰:
干活挑肥揀瘦,期待被照顧;
遇到一點問題,立馬問同事; 
選擇恐懼癥,害怕做決定;
怨天尤人,逃避責任;
對于這種“巨嬰婊”,我只想說:
對不起,我們只招成年人。
 
2
想法決定行動
《奈飛文化手冊》八條文化的第一條為:
“只招成年人”。
何為成年人?
每個企業(yè)的文化、發(fā)展階段不同,定義會各有千秋。但我們能確定一點,心智的成年才可能會有職業(yè)素養(yǎng)的成熟。我們每個人,都是從咿呀學語的嬰兒成長為社會中的成年人。
從人類學來說:嬰兒--兒童-少年-青年-中年,這是成長顯性的曲線。
從職場來說:成長它更多的是從思維層面表現(xiàn),從想法轉化到行動的。
將職場思維可以歸納為“成熟思維模式圖”:
依賴思維:圍繞著“你”這個觀念。你照顧我,是你的責任,你幫我做決定就好了,你怎么說我怎么做;
獨立思維:圍繞著“我”這個觀念。我自己來,我想要自由,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;
互賴思維:圍繞著“我們”這個觀念。我們一起玩,我們一起來做這個事情,它更強調的是團隊、合作、共贏。
舉個例子:
部門里有了一項創(chuàng)新型的工作,大家開會討論誰來做這個項目。
有人會說:
這個事情我沒做過,沒人帶真做不了。---“依賴型思維”
有人會說:
這個事情,我來主導可以;
但還需要聯(lián)合財務部、運營部的同事一起來干;
最好是成立一個項目小組,每個人有明確的分工,最終的結果才是最理想的。---“互賴共贏思維”
有人會說:
這個事情我來做就行了,要其他部門協(xié)助來做太麻煩了,他們還不一定配合,有這個溝通的時間還不如多干點事---“獨立性思維”。
不同的思維,工作認識層面的差異化,會直接決定了行動能否有結果導向。
職場中的成年人,他一定不是依賴性思維的人,只有具備了互賴共贏的思維,才能實現(xiàn)雙贏。
 
3
有選擇權的積極主動
一個成熟的人,無論何時何地何種環(huán)境,他都有選擇的權利。
美國總統(tǒng)羅斯福家里被偷,朋友們都安慰他;他卻給朋友回了一封迄今為止都讓人津津樂道的信;他在信中表明了三種態(tài)度:
第1,這小偷只偷了東西,沒傷到人是好事;
第2,這小偷只偷了部分東西,沒有把東西全部偷光,這是好事;
第3,最重要的,當小偷的人是他,不是我,這是更大的好事。
在常人看來是不幸的一件事,在羅斯福眼中成了一件好事;這是他態(tài)度上的樂觀,更是他把生活的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里。他可以消極的抱怨小偷,是小偷破壞了他們的生活;他也可以積極的換一種思維,過去已成過去,現(xiàn)在和未來才是最重要的。
我們都知道:積極主動是個優(yōu)秀的品質,可有多少人真能理解到內(nèi)涵呢?積極主動的人,關于自己的任何事都會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;那個嚷嚷著老板給多少錢干多少活的人,你把自己工作前景的主動權交給老板了;你在抱怨老板給的少,我就干的少時,對老板來說,你干的不好,換一個人干就好了;對于你來說,你丟掉的是老板的信任、晉升加薪、更好的工作機會;那個抱怨領導傻X同事不靠譜工作無法干的人,你把工作干的好的權利交給同事了;外在的環(huán)境我們改變不了時,你要么忍受,要么滾蛋,要么改變自己適應環(huán)境;抱怨越多,你的工作就會被這些負面情緒左右著,而你就淪落為了情緒的奴隸。
 
4
識別真實動機
達成有效目標
心理學家麥克利蘭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:
“三重需要理論。”
從工作角度把人的動機分為成就需要,權力需要和親和需要。三種需要非獨立排斥的關系,而是可以彼此共存。不同的人,不同的境況,工作動機組合不一樣,排序和權重也會各不相同。在管理領域,我們常說管理人員一定要區(qū)分組織內(nèi)不同工作動機的人。不同的動機需要,我們的激勵措施和管理方式會有側重點。然而,有多少人正視了自己的工作動機呢?
有個朋友在換新工作時,遇到兩個難以抉擇的工作機會。
一份是繼續(xù)干老本行:穩(wěn)定發(fā)展期的科技公司的hr負責人,薪資比上一份高出40%,離家近,加班少,管理5人的團隊。一份是轉行人力資源公司做產(chǎn)品運營,初期待遇和期望值有比較大的差距,工作節(jié)奏快,公司加班常態(tài)化。第一份工作安逸穩(wěn)定,有條不紊的做自己一直擅長的事。第二份有挑戰(zhàn)性,需要勇氣突破自己的能力陷阱,未來發(fā)展的可能性更多。
朋友難以抉擇,在她詢問我的意見時,我問了一個問題:“下一份工作,你想要獲得什么?”
“我在目前的崗位上工作多年,一直想要能有質的能力提升,包括專業(yè)知識的擴充,個人潛力的挖掘,事業(yè)能有更大的空間”......其實,朋友的回答已清楚表明了兩份工作的匹配度。需要產(chǎn)生動機,動機決定行為,行為決定了目標達成。朋友需要的是個人事業(yè)的提升,成就動機的推動,她才更有可能實現(xiàn)工作大有作為的目標。
試想,如果她是一個權力需要的人,一份是5人的團隊管理,一份是團隊成員的一份子,她會更適合哪份?可在實際工生活中,不管是新工作的選擇,辭職跳槽,還是任何需要自己主導選擇的事情,
很多人考慮的點是沖動的,以偽動機形式存在的;短暫一時的我想要,并非內(nèi)心真實的需求動機;你的選擇,會有一個未來的方向,我們可以稱其為目標。當你的動機能和目標相匹配,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保持穩(wěn)定;能引導你的行為朝著目標去行動時,它才是你內(nèi)心深處真正的動機。
你想要減肥,目標是成為一個90斤的白富美;在減肥的過程中,會有很多的事物誘惑著你,可能是美食的召喚,懶惰的借口;他們每時每刻出現(xiàn)在你的意識里,告訴你,吃一頓沒什么大不了的,堅持不下來就算了。反復的誘惑,不停的告訴你,這才是你當下最想要的;你內(nèi)心真實的動機是別委屈自己,想干啥干啥。可理性下來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這是自我麻痹的偽動機,它把你真實的要減肥的動機壓制住了。
此時,千萬別忘了你的目標是什么。
 
5
寫在最后    
不管你是70后,80后,90后,00后,不論你是青春朝氣的年輕人,還是被這個社會定義為大齡的中年人;在職場中,有核心競爭力的你去哪家公司都是核心骨干;
何為核心競爭力?關鍵點在于你是否擁有職場人的成年人思維。
——轉載自網(wǎng)絡